全省党校系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研究阐释工作座谈会专家学者发言摘登

贵州 | 2024.08.08 阅读次数:33

8月6日全省党校系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座谈会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召开,来自省内外的11位专家学者就国企改革、党的领导、国家治理、自我革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现摘登如下: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省委讲师团团长吴刚平指出,全省党校系统要在理论学习、研究阐释、智库建设等方面要发挥积极作用。要坚持学深悟透,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要聚焦初心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党校作用。要做好学用贯通,在推进全会精神研究阐释中彰显党校担当。要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激发研究活力,时刻牢记党校初心、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自觉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党校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努力在研究阐释、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贡献党校力量。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认为,全面学习深刻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部署,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历次三中全会相关要求来学习。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这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在国资国企改革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视市场化改革,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还强调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公平放在了更突出位置。这些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都极具现实针对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六个重要经验和原则。首先是必须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防止党的领导虚化、弱化。同时,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不能将其割裂。在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的目的应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在改革中有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利。坚持守正创新,要把守正与创新统一起来,在守正中推进创新,在创新中坚持守正。守正不是因循守旧,不是固步自封。创新要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在对规律探索中实现创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原副主任、教授戴焰军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把改革的精神贯穿于管党治党的实践之中,是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它对于有效解决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之所以强调改革精神,是因为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保证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更有成效。如我们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党的历史经验中,如何把这些优良传统、宝贵经验和党在现实环境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如何把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和对干部的关怀激励统一起来,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执纪监督中的“四种形态”和“三个区分开来”真正得以落实,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在加强党的领导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特别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防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我们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如何保证把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更好地统一起来,内靠自我革命外靠人民民主来跳出历史周期率等等,都要通过进一步落实《决定》所提出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才能更好的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戴立兴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新起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发挥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新成就、谱写新篇章。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直接关系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现自身现代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同时,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原副校长、一级巡视员罗凌指出,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出现了一些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议论,有认为要调整的,有认为不公平的,有担心村里新增了人,会因没地无法养活自己的。其实,2019年中央就明确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次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正迎来新的方向,即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当年湄潭农村改革试验区以静制动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正是跳出农业思考农业、解决农业问题的制度安排。它告诉我们,人地比率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他们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这是若干年后成倍增值的关键,也是决定地方未来竞争力之所在。湄潭农村今天的发展是最好的证明。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院、团)长邓献辉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既是一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创新,也是一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创新。全会提出推动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将社会主义改革“两个相适应”的理论拓展为“三个相适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场域理论,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动因理论。这一重要理论创新,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党校科研工作应高度关注这一重要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深刻揭示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改革场域理论、改革动因理论等方面既有理论范式的影响,积极对接这一创新成果的理论张力。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二级教授伍小涛认为,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首先,科研是教学决策咨询和宣讲的基础,我们的教研团队在科研质量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继续提升。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高素质党校人才队伍的重要性,党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有影响的名师大家。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主要任务,党校工作也应坚持质量为本,提升办学水平。党校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破除形式主义,深入细致地调研,以及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刘旭友认为,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十分重要,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税收贡献、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存在一些障碍,如融资难、制度跟不上等问题,但中央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非常关心,并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环境。国家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奠定法理基础至关重要,需要解决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存在的法理基础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应公平自由地进入基础设施等领域,并解决融资难问题。应推动《宪法》的修改,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长期存在,并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研究,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信心。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教授郑东升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要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讲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另一方面,新时代新征程上,围绕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必须更好把握和运用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进改革;聚焦解决突出矛盾深化改革;重视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助力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协同改革。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岳兵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领悟好、宣传好、宣讲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党校系统最大的政治任务。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更加突出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自觉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准确把握干部成长规律与党校教育规律,着力健全基本培训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上见思想、见行动、见成效,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新篇章中彰显党校的独特价值。

(排序按发言顺序)

信息版权归源网站所有
工信部ICP备案:[苏ICP备2023025294号]